你的位置:首页>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共青团长兴县委创新机制、深化服务 着力实施“微笑在长兴”青少年助学行动
发稿时间:2012年10月15日 浏览次数:2292
    为进一步加大对全县贫困青少年群体的关爱帮扶力度,有效缓解生活贫困状况,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真正将“大学生圆梦工程”、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工作落到实处且富有成效,今年以来,团长兴县委以“微笑在长兴”青少年助学行动为重要抓手,优化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活动载体,开创了助学工作的良好新局面。
    一、深入走访、细致排摸,全面摸清掌握受助群体基础情况。一是拓宽贫困青少年群体排摸的覆盖面。成立专项走访调研工作组,建立片区责任制,按照我县各乡镇(街道、园区)划分片区,各基层团委书记牵头,挨家挨户走访并整理上报,做到不遗漏、不偏差、不打游击战。二是严把贫困青少年群体信息的详实关。团县委对家庭人员构成、家庭贫困等级、目前救济情况等信息的详实性进行审核,对于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表述开展二次排查。基于基数庞大、捐助资金有限的客观现实,与教育局、慈善总会对接,避免受助对象多头资助,将最终符合条件的归入团县委贫困生源库,从源头上确保排摸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
    二、加强宣传、多方动员,积极呼吁倡导社会各界伸出援手。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介手段,力求助学帮困捐助主体的最大化。有效运用我县共青团、志愿者官方网站,在通知公告栏刊登助学帮困倡议书;积极利用团县委、志愿者官方微博短平快的优势,在充分尊重双方意愿的前提下,发布结对动态信息,呼吁更多人士给予关注、伸出援手,进一步将助学帮困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开设爱心资助热线,欢迎有资助意向的爱心人士来电咨询捐助事宜。二是切实发挥志愿者作用,务求助学帮困捐助主体的广泛化。牢牢把握我县开展消防演练、禁毒宣讲、环保宣传以及自护教育等主题志愿活动的有利契机,针对参与人数广、集聚性强的特点,向群众们现场发放爱心倡议书,宣讲奉献爱心的积极意义,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贫困青少年、踊跃参与助学帮困的良好氛围。三是有效动员现有资源,探求助学帮困捐助主体的多元化。重点依托青年企业家协会平台优势,将助学帮困结对纳入青企协年中工作例会议程,动员会员热心参与;走进长兴户外、爱心群、爱心妈妈等青年爱心自组织中间进行广泛宣传,在QQ群网络互动平台、手机短信平台上进行阶段性发动;深入我县青年文明号单位开展资助倡议,鼓励更多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奉献爱心,踊跃加入到助学帮扶的行列中来。
    三、创新载体、优化服务,有效构筑搭建微笑助学圆梦平台。一是以微笑天使奖学金为助推器,夯实微笑助学基础。继续深入做好微笑天使奖学金的发放工作,以我县蓝天民工子弟学校品学兼优的学生为微笑对象,每学年发放奖学金5万元,每次资助人数125人。二是以关爱低收入家庭青少年为着力点,深化微笑助学内涵。以“青少年微笑行动”为重要抓手,圆满开展2012年“微笑在长兴”双百结对捐助仪式。通过面对面和实地走访,灵活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形式,成功将我县近百名贫困中小学生与44位爱心人士结对,共发放资助善款8.55万元;以“爱心大篷车”品牌项目为重要推手,通过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愿递送见面会和“爱心大篷车进乡镇(校园)”等渠道,汇聚点滴爱心、传递人间真情。今年以来,“爱心大篷车”陆续驶入我县虹星桥、和平、夹浦、白岘乡以及蓝天民工学校,共为57位青少年笑圆心愿,累计关爱物资1.7万元。三是以大学生圆梦工程为推动力,拓展微笑助学项目。团县委整合县内外资源,相继实施长兴红玫瑰大酒店“爱心助学圆梦工程”、“烟草•雨露”助学金、古蔺郎酒“郎助郎•上学堂”助学、“青少年阳光计划”等微笑品牌项目。2012年暑期,共计103位大学新生受到捐助,资助金额47.3万元。
    四、跟踪走访、注重实效,深化建立健全助学帮困长效机制。一是从一次性资助变为长期结对。团县委采取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进一步跟踪落实受助学生爱心款到位情况。同时积极与捐助方沟通协商,鼓励开展长期定向资助。二是从单向资助变为双向互动。向资助双方发放爱心结对互动卡,并附上联系方式便于实时联系,使捐助方能够动态掌握自己所资助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为有继续捐助意向的爱心人士搭建沟通桥梁,实施双向动态结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