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安吉县“四步走”深入推进闲散青少年分类引导工作
发稿时间:2012年8月17日 浏览次数:2529
        近年来,安吉县把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分类引导作为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3月下发了《安吉县关于加强对闲散青少年教育帮助实施方案》,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教育、帮助和管理,2012年8月又下发《关于开展“彩虹空间”闲散青少年分类引导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闲散青少年分类引导工作。安吉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通过推行闲散青少年“四步工作法”来开展工作,积极为社会管理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一、摸清底数,实行分类管理。为清晰界定标准,明确工作对象,由县综治委办公室和团县委牵头,先后召开3次研讨会和2次工作布置会议。实施拉网式摸排,以乡镇(街道、度假区)和村 (社区)为主,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成员单位协同配合,将横向到边的全面排查和纵向到底的专业排查相结合,全面掌握闲散青少年的分布状况、基本情况和特征信息。同时将摸底情况汇总后,组织相关专家、青少年事务工作者对闲散青少年进行犯罪风险评估,分成“红、橙、蓝、绿”四个不同的犯罪风险等级,确定重点闲散青少年,实施分类管理,分级建立闲散青少年动态管理台账。红色空间人群是需要紧急干预的群体,一人一策重点帮扶;橙色人群是需要重点帮扶的群体,由团县委直接协调力量接触帮扶;蓝色人群是在成长中暂时遇到困难但没有社会危害的群体,由相关政府部门协助帮扶;绿色人群是以上三类经过帮扶脱离闲散状态三个月处于观察期的人群。
       二、健全机制,夯实工作力量。县综治委下设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文明办、综治办、法院、检察院、团委、妇联、教育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和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参与,并在团县委设立了办公室,具体承担日常协调和组织推动工作。通过将闲散青少年分类引导工作纳入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体系中,并作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共青团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目标、时间安排、部门职责等做出详细部署,制定了例会、专项沟通、信息、调研、数据报送等制度,形成乡镇(街道、度假区)和村(社区)互动、各成员单位之间联动的工作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以“青春互联网”为核心,凝聚综治人员、“五老”同志、青联委员、“双十佳”青年、团组织负责人、社区干部、社工和志愿者,形成了“五个一”的工作模式(形成1名社工、1名志愿者、1名司法监督员(社区民警、公益律师等)、1名成长导师、1名团干部),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行动,共同做好辖区闲散青少年的分类引导工作。
       三、打造平台,拓展工作载体。依托社区综治调解中心、基层青年服务中心,经常性开展“青春邀约”座谈会和个别约谈,并保持定期邀约联系,建立稳定的邀约联系动态机制;运用专业的工作力量开展“个案帮扶”,为留守儿童选派代理家长,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帮助闲散青少年回归到正常的教育体系中;在全县各中学建立健全“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辅导教师,结合常见多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地预防犯罪教育,使青少年在校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开通“12355”青少年热线,下设司法援助、助学帮困、志愿活动、青少年维权等分线;成立“桥梁”青少年心理工作室,每年为学校和乡镇送去专场心理讲座与辅导;与高校合作,深入开展“春泥计划”,组织大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来安吉集中支教,在全县100个村开展了900多项学习实践活动,千余名农村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乐享“春泥夏令营”;积极推进街道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目前在全县已建立28个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000多个,有效拓展闲散青少年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技能。此外,闲散青少年通过担保等形式获得青年创业贷款贷款200多万元,进一步扩大了青年自主创业贷款的覆盖面。
       四、开展活动,丰富工作内容。按照县委县政府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要求,我县闲散青少年分类引导工作注重将教育与引导相结合,将助困助学、就业创业、心理健康、法制教育和志愿者服务作为五大主要内容。一是通过爱心帮扶,来服务闲散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闲散青少年的年龄阶段、兴趣爱好,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以“流动图书车进社区”、禁毒宣传“流动课堂”、“结对助学”、“成长驿站”、节日走访慰问等为载体,开展“圆梦世博”、“圆梦大学”和“善小公社”等公益活动,帮助解决生活、学习等困难,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二是联合人事劳动部门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增强闲散青少年的就业创业技能。并举办就业见习岗位对接会,努力为闲散青少年提供见习岗位,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拓展就业创业渠道。三是整合12355平台、学校和心理教育机构等有效资源,通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一对一”心理咨询等形式,为闲散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援助,不断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引导他们更好地悦纳自我,接纳他人,融入社会。四是联合公检法司等部门,通过以案释法、庭审观摩、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丰富法制教育的载体形式。五是通过吸收参与志愿服务,引导闲散青少年融入社会。我们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闲散青少年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引导、培养、凝聚、提升等功能,通过志愿服务吸引了部分闲散青少年参与到社区和社会的公益活动中,引导他们在服务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同时,学会助人自助,增强社会责任感。